微信扫码

  • 010-87510563


小学生给课本挑错新教材真的改了 这个错误真不太好发现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6日09:19:39 716次浏览
分享到
小学生给课本挑错新教材真的改了 这个错误真不太好发现

    去年2月,浙江临海的小学生陈一逸发现课文《鹿角和鹿脚》的配图和内容不符合,于是写信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希望换一张课文贴图。就在上周,母子俩发现新教材真改了!

  近日,浙江临海一名小学生“火”了,他和妈妈去年发现教材上的一处配图错误并且给出版社写了信,没想到今年新学期他们翻阅语文书发现课本上的配图真的改了。

  这个小学生名叫陈一逸正在读四年级,是个十足的动物迷,去年2月他在预习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书时看到第二单元第七课《鹿角和鹿脚》(文章选自《伊索寓言》),课文讲述一头鹿遇到了一只狮子,陈一逸发现文中配图用的是梅花鹿,与内容实际不符合“梅花鹿是不可能遇上狮子的,狮子主要分布在非洲与印度,梅花鹿是在俄罗斯、中国还有日本,没有任何交叉的地方”。

5.jpg

△之前的配图

  得知了儿子的疑惑后,妈妈李女士先是肯定儿子善于观察的精神并鼓励他查资料找答案,之后陈一逸搜索了很多信息,又在网上请教专业人员,最终认为文章里说的那头鹿有可能是印度的豚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母子俩给出版社写了封信说明这一情况,没想到不久后他们就收到了出版社的回信,他说:“希望小朋友能多多发现问题保持一颗好奇的心”

6.jpg

△出版社的回信

  妈妈李女士也表示他们写信只是鼓励孩子敢于发现,勇于探索“希望他的好奇心可以伴随着他,让他知道做所有的事情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而结果并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更让母子俩没想到的是新学期三年级的语文新书中这一课的配图真的改了,插画中小鹿身上的斑点没了。

7.jpg

△新(左)旧(右)教材插画对比

  陈一逸从小就对生物学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说自己将来想成为古生物学家,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里人也一直很支持,李女士还给孩子买了很多相关书籍,遇到难点也会和孩子一起查资料、翻看文献,空余时间,李女士会陪着孩子去各个自然历史博物馆,并且鼓励他在网上与科普类博主互动,李女士说“我们应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真正喜欢什么再去进一步引导他,孩子喜欢的事只要是正面的我们就陪着他做”

  给课本“纠错”是生动教育课

  小学生“挑错”,课本及时“改错”,网友纷纷点赞。无论插图最终修改和那封信有无直接关联,这个小学生给语文课本“挑错”的行为都值得肯定。敢于质疑比依赖课本更重要。面对相对权威的教材,对孩子来说,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并仔细求证,本就难能可贵。莫要小瞧学生成功挑出的一个个错,其背后闪烁着求真精神的光芒,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成才,也有益于教育发展进步。

  学生善于发现、求知求真,有关部门和机构认真以待、知错就改——课本“改错”展现出的良性互动,正是教育该有的样子。近两年,中小学生给课本挑错且被采纳的报道屡见报端。例如,成都小学生推翻数学课本上的“标准”答案,其建议获教材编写组采纳;沈阳有学生指出英语课本上的蜜蜂配图配成了食蚜蝇,出版社编辑为他点赞;上海有小学生发现美术课本上的“树叶”应该是数亿年前的古生物“海百合”,出版社第一时间将错误进行溯源并上报修订……对待学生的“挑错”,回以善意的鼓励,给予尊重与呵护,这无疑是积极正向的教育现象。而教材的及时修改,既可以让教材更加严谨准确,也能更好地在学生心里种下求真求实的种子。

  尽信书不如无书。中小学课本虽经“千锤百炼”,但并不意味着它就完美无缺、无可挑剔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次课本“纠错”都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于教材编写和出版方而言,学生“挑错”是一种鞭策,有关方面须守好教材防线,不断完善教材编写、审核、出版相关机制和流程,着力提升教材质量水平。对家长和老师来说,学生“挑错”需要更多呵护,应合理引导、提供支持,鼓励孩子以发现的眼光、批判性思维进行科学求证、增长学识见识。从学生角度看,给课本“挑错”就是带着问题意识探索真知的学习过程,唯有保持求真的态度,才能真正窥见通往新知的门径。

  给课本“挑错”,值得鼓励。我们乐见更多学生一起“找茬”,期待课本有错必改、改错从快,让教材在不断完善中变得更加严谨准确、科学实用。(来源:中国小康网)

上一条:不当“背锅侠”惩治不诚信诉讼 下一条:陕西: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