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010-87510563


江苏省省失信专项治理经验做法之一:着力四个聚焦 把控重点环节 南京市持续推动失信专项治理工作见实效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0日10:04:31 1232次浏览
分享到
江苏省省失信专项治理经验做法之一:着力四个聚焦 把控重点环节 南京市持续推动失信专项治理工作见实效

今年以来,南京市持续推动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出实招、见实效。截至7月底,南京市失信主体13182家,其中受行政处罚主体5005家,较2021年底减少19.48%,占注册企业0.77%;严重失信主体8177 家,较2021年底减少2.22%,占注册企业1.26%。主要举措如下:

一、聚焦当前形势、找准工作方向

一是立足当前经济形势。今年以来,按照省信用办部署,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多发散发疫情的连续冲击,我们始终将失信专项治理工作作为稳经济大盘、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主体信心。6月份,南京市实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9.2%,上升1.9个百分点,为近4个月以来最高点,信用建设成为促进经济趋稳向好的有力支撑。

二是立足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涉及面广,与市场主体的经营发展密切相关,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开展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既是提升市场主体诚信意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体现了当前形势下政府主动作为、服务企业的责任担当。南京市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脉相承、相互促进,在失信专项治理工作中,以信用修复为契机,构建专属修复系统,在信用赋能企业发展上出实招,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三是立足服务企业发展。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命脉,给企业“减负”就是给经济“蓄能”。在统筹推进失信专项治理工作时,尤其关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将服务企业生存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动员全市各园区各街道网格员上门主动服务,在推动信用修复同时更多关注市场主体当前发展面临难题。同时,倡导市场监管、生态环保、城市管理等重点部门文明执法、审慎包容监管,承担起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的职责。

二、聚焦关键环节、锚定工作目标

一是广泛调研。强化向上请示,多次赴省发展改革委汇报并对接治理工作最新要求,按省要求组织1场信用服务机构参与治理工作专题座谈会。强化横向调研,赴市法院、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重点单位近10次,研究磋商治理工作重点难点领域的解决路径。强化学习借鉴,跟随省发展改革委赴镇江市学习经验,研究学习盐城、无锡等地的政策文件。结合摸排和调研情况,南京市信用办牵头起草市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并多轮征求市区60余个单位的意见建议。

二是全面动员。领导高度重视。杨学鹏常务副市长多次召集相关部门研究专项治理工作,并对省通报逐月批示,市发改委黄辉主任根据省通报及时部署重点工作。市信用办充分发动市各相关部门、各区各街道及社会力量参与专项治理工作。市级层面全面推进,已召开近20场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市发改委、市法院、税务、市场等部门建立健全会商机制,分管领导直接调度指导重点工作。各区各部门层层发动,分别召开部署会议,基本实现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格局。优选7家信用服务机构参与专项治理工作,全程服务助力专项治理工作打通“最后一公里”。

三是形成合力。加强动态通报。市信用办建立健全跟踪通报机制,对每期省通报进行科学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策略,已发布3期市通报并向市政府作出2次专题汇报;每周通报各区各部门受行政处罚企业新增和修复动态,对进度落后的单位及时进行督促。形成部门合力。市税务局制定“税务领域信用提升计划”,市生态资源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局等部门制定行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召开了纵向到底的部署会议,针对重点问题提出处置措施,指导基层部门全力做好治理工作,确保完成条线目标。强化考核引导。加大了“专项治理”年度考核相关考评权重,倒逼各区各部门提高认识,以高度的政治站位来做好此项工作。

三、聚焦基层实际、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推行基层工作法。市区信用办加快与市区法院的紧密配合,克服防疫压力大、人手严重短缺等困难,在法院二次网络查控基础上,开展实地走访调查,对每家企业拍摄取证照片,并会同市税务局、规划局向市中院提供企业经营数据,共同形成支撑退出名单的有效法律文书。现已反馈市中院3748家企业摸底信息,截至9月13日,共完成3342家企业退出严失名单。

二是创新工作系统。为提高专项治理工作效率,开发“南京市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平台”,实现“在线分发、源头治理、实时跟踪、同步更新”。动静态名单层层下发到街道(园区),由街道(园区)组织网格员进行上门核实填报信息,并将行政处罚匹配排查信息分发到相关部门进行分类治理。试行信用修复审批系统和电子签章扎口应用,实现修复事项线上审批、修复材料在线申领,为部门提高修复效率提供技术支持和制度支撑。

三是实行动静态清单管理。把握“谁认定、谁整治”,“谁归属、谁兜底”原则,扎实推动责任到位。将省下发名单,通过技术手段去重与核对,对企业动态名单中进行筛选过滤,分成静态全量名单(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和动态筛选名单(遵循认定管理原则),推送给140个街道(园区)账号、142个行政处罚部门账号,确保基层集中力量有的放矢。各区对全量数据进行合理统筹安排,动静态结合对标省目标,按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个突破。

四、聚焦重点领域、做好宣传发动

一是加强信用修复宣传。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应急局结合国家规定、工作实际,制定全市或本行业领域信用修复指南,在公众号发布,广泛开展宣传。市税务局对注销企业增设注销办理环节信用辅导程序,有效帮助企业退出失信名单。市农业农村局面对面指导企业上传申请资料,提高一次性修复成功率。市生态环保局执法人员持续做好两次告知,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时和跟踪检查时主动告知企业尽快登陆“信用中国”在线提请修复。

二是推行信用修复关爱提醒。市信用办牵头推行修复关爱提示,截至7月底全市已召开15场信用修复培训会,培训企业数746家。市应急局下达处罚文书的同时附《信用修复提示函》《修复流程指引》,主动告知企业失信信息公示路径、最短公示期和修复方式等,对满足修复条件的失信主体,主动联系指导,提前预审。市税务局对增量主体建立信用预警机制,通过精准定位纳税人并第一时间推送预警提醒,帮助纳税人防范税收失信风险、避免失信程度升级。

三是轻微偶发豁免。市发改委持续推进信用豁免清单编制,推动部门落实从轻减轻及免于处罚的相关规定。市市场监管局对轻微违法行为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上半年对217家经营者实施免罚,629家经营者减轻处罚。生态环境领域、应急管理领域对97个案件实施了豁免。城市管理领域通过适用市信用豁免清单及减轻处罚的相关规定,累计已减少了2238个案件。市法院系统突出善意文明司法,审慎将履行能力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综合运用预告制度、宽限期制度、鼓励主动履行等制度措施实现长效常治,控制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企业增量。(来源:南京市信用办)

上一条: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持续深化“信用交通市”“信用交通县”试点建设 下一条:国办:加快在进出口等领域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